
俞孔坚
俞孔坚,1963年生,浙江金华人。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创办者并担任首任院长。《景观设计学》杂志主编,《城市规划》杂志编委。9月18日,俞孔坚教授刚刚获评美国《福布斯》杂志“2025全球可持续发展领航者”50人之一,是榜单上唯一的中国学者。
自1991年以来,俞孔坚教授在我刊共发表过18篇文章,代表作有《“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论“反规划”》《景观可达性作为衡量城市绿地系统功能指标的评价方法与案例》等。最新学术论文《气候韧性国土空间和城市的中国模式》刊发于《城市规划》2025年第1期,该文是俞教授30年来关于国土空间和城市生态安全课题探索之延续。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模式的同时,也为构建中国特色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做出了贡献。
1、气候韧性国土空间和城市的中国模式
2、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城市大规模绿化方法——北京百万亩平原生态造林
3、“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
4、城市设计彰显生态与人文精神——北京昌平新城商务中心区设计方案
5、北京城市扩张的生态底线——基本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安全格局
6、自然与文化遗产区域保护的生态基础设施途径——以福建武夷山为例
7、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风貌规划——以山东省威海市城市景观风貌研究为例
8、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禁建区及绿地系统——以山东菏泽为例
9、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反规划”之台州案例
10、论“反规划”
11、“福田”——试验田演绎——论深圳市中心区中心广场及南中轴景观工程设计
12、不确定目标的多解规划研究——以北京大环文化产业园的预景规划为例
13、难忘的禁林——1987年第一届城市规划青年论文竞赛回顾
14、生命细胞、景观格局与创新网络——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
15、高技术中心设计的场所性——以中关村西区规划方案为例
16、景观可达性作为衡量城市绿地系统功能指标的评价方法与案例
17、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
18、景观保护规划的景观敏感度依据及案例研究(三等奖)
俞孔坚教授的《“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一文入选杂志“40篇影响中国城乡规划进程的优秀论文”。在此,我们重新发布该文,以表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