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俞老师带给我的生态景观启蒙,俞老师像灯塔一样照亮了我对生态景观的理解,让我对景观有了更深刻系统的认识。尤记得大一的我将图书馆关于园林和风景园林的书都阅读完后,对一个年轻学生来说感觉没有新意,提不起兴趣。直到看到俞老师的《回到土地》《以土地的名义》《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等书,其中的“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大脚美学”、“生存的艺术”等理念在一个年轻学生心中产生了第一次的学术思想震撼,我兴奋地出图书馆走了几圈。这种震撼一方面来自于自己在农村成长的自然体验的共鸣,一方面来自于俞老师充满哲思、细腻和饱含对土地深层情感的文风。后来俞老师所有的书和文章,以及讲座都不断滋养一个后辈学生对自然和生态的思考和探索。
当自己有一点点研究和实践项目经验后,更加感佩老师能够将学者和实践者双重身份融合起来。学术观念随潮更新,实践层面难关重重,俞老师一以贯之地探索、传播和落地生态和可持续的景观理念,给晚辈学生树立了理想和精神的丰碑。未来,学生会一直在生态景观领域深耕。感恩俞老师的启蒙,愿老师的精神永存。
山川犹记您,
影子落满溪。
雨润数十载,
高树入云际。
双脚量水土,
答案在春泥。
清风跃山岗,
大地焕新绿。
2017级硕士 肖晓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