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 页 -> 师道传承 -> 正文
2013级硕士 宋尚周悼俞老师

2013到2016年,我在北京大学读研,您作为我的导师亲自带我们去江西、福建等地调研,手把手带我们做设计、写论文,在我生日当天,惊闻您在巴西遇难的噩耗,我难以置信,更难以接受,内心久久无法平静。虽然我没能继续跟您读博,也没有留在土人工作,但我一直默默关注着您的动向,学习您最新的思想,您也时常问我“啊,怎么样,最近?”。您常告诫我们,要研究真问题,写有意义的文章。我深感惭愧,未能与您合作发表文章,谨以此文悼念恩师,略表心意。

我眼中的您是十分有慧根的。我认为,天才之所以为天才,有些特质是与生俱来的,那种灵气,后天难以弥补。众所周知,您和家乡的土地充满着连结,您的景观审美、您的生态思想、您对土地的热忱都来自童年的经历,然而不是所有“放牛娃”都会产生这样的感情,甚至更多的农民是自卑的,是向往“现代化”的。从学理角度解释,不同人的“地方感知”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点在地方感研究中得到了证实。您在这方面的能力尤为突出,能够从东俞村走向全世界,精准地把握不同地域的“地方性”差异。

我眼中的您是十分坚定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敢于坚持己见者却寥寥无几,尤其是在自己人微言轻之时,这更需坚定且强大的内心力量。大多数行业人士可能更关注您的伟大成绩,诸如“大脚革命”“反规划”“海绵城市”,而我在林大求学时,便是您的小迷弟,尤为佩服您在园林学院大佬云集的环境中,作为园林树木教研室的一名老师,能够坚信自己在“风景美学”方面的独到见解,并辅以科学论证,这种敢于挑战权威、质疑社会主流观点的精神,尤为难能可贵。

我眼中的您是十分全面的。您的全面体现在文理兼备,既能对“生态安全格局的最小阻力模型”进行数学建模,又能用浅显易懂抑或优美抒情的文字传播您的理论思想。您的全面体现在中西合璧,90年代,留学潮与海归潮并存,您曾被人诟病摒弃传统文化,但实际上,您在中国传统农耕文化、风水文化方面亦有着深厚的造诣,并能够用现代科学话语体系加以解释并表达,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风景园林中国化”“中国特色风景园林体系”的体现。您的全面体现在“文武兼备”,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许多学者过于儒雅,深陷学术世界,总试图以完全理性客观的方式表达,但这样的言辞往往缺乏穿透力。您如武将般言辞犀利,为市长授课,创公司兴项目,虽看似有违北大教授之常,然彼时此举实为必要,矫枉需过正,大拆大建之际,必当全力疾呼,后人不可断章取义。

我们眼中的您还有很多闪光点,相信同门以及社会各界的评价最终会勾勒出一个立体生动的俞老师。是您引领我来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是您引领我们领域更为外人所知晓。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您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您宝贵的知识财富会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永远流传,俞老师千古!

悼念敬爱的俞老师

2013级硕士 宋尚周







  •  

  • 俞孔坚教授
    景观设计教育家
    杰出国际景观设计师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创院院长

Copyright © 2020 北京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010-6275181  传真:010-62745656  邮箱:shanshan_wu@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