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 页 -> 师道传承 -> 正文
前土人团队成员 孔祥伟悼俞老师

噩耗传来,悲痛无比,仍然不愿相信这是真的,这一夜,彻夜难眠,此时窗外狂风怒吼,似是对此消息的不甘!俞孔坚先生既是我的恩人,也是改变我生命历程的人,2006年,他一个电话,把我叫到北大当主编,之前我们仅仅谋面数次,并无深交,俞先生却把一本《景观设计学》学刊交给我打理。之后便是长达数年的深度合作和朝夕相处,那时他才43岁,我30岁,我们喊他博士。我们同在简陋的食堂,午饭晚饭同吃,会议、讲座,各种日常学术座谈,研究生课题,甚至是私人聚会,他都喊上我,有一天,他说你来主持中心的国际交流吧!我说这怎么行,我英语不好,他说,我给你配个翻译,俞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也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他是个工作狂,身体很健壮,同事们都把他称为铁人,在我的认知里,他未来的画面,是90多岁仍然在工作的画面,然而怎会遭此不幸!他是一个永远乐观的人,他像一块磁铁,他的积极的情绪会影响在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用极其理性的方法做设计,但又有散文般的充满诗意的文笔,总是能把这片土地上的事情娓娓道来,文字充满极强的文学性,在他身边的人,从不把他当成凡人,都说有着难以言说的超人的特质,同样一个演讲,我听过无数遍,但每次都让人热血沸腾。我们亦师亦友,从2024年相识,20多年来,他像一个灯塔一样,给了我很多力量,后来我改造乡村,我们仍然交流频繁,多届研究生的乡村设计课程,他邀我参与。他人生中第一次吃煎饼,是我们一起去秦皇岛看红飘带,他说,世界上竟然还有如此奇特的食物。他凌晨四点叫我起床,在晨曦和薄雾中,疾步于红飘带的杨树林里,他的步伐极快,总是和时间赛跑……太多回忆,难以记述,前两天,我还在为他的海绵地球之旅视频点赞,他最大的个人魅力还是在于他的学术和实践,这种开创性和原创性让人称奇,这是这个面临生态挑战日益加剧的地球的损失。无数朋友们的悼念,也意味着俞孔坚先生早已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灯塔。愿另一个世界里有一个美丽的桃花源,他也不用再为塑造桃花源而奔波!以下是和先生一些珍贵的点滴,和俞先生在他现实版桃花源实践地,黄山西溪南镇的徽州老墙前,他带我看在剥落的残墙上画的铅笔草图,他穿着标志性的红衣服,我们一行人漫步在北大的校园并在蔡元培像前合影,我们在北大景观研究生乡村设计课上点评学生作业,俞先生为我拟创办新杂志写的导言,我拍摄的先生和他哈佛导师的照片,2009年由三联出版的《以土地的名义》,在疫情期间,在北大景观研究生乡村设计线上课程里。然而世事无常!天妒英才!我想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看到昨晚的消息像当头棒喝一样,同样彻夜难眠,也有很多人像我一样,感恩之话没来得及当面递达。到现在也不能相信,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祥伟泣泪记叙


  •  

  • 俞孔坚教授
    景观设计教育家
    杰出国际景观设计师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创院院长

Copyright © 2020 北京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010-6275181  传真:010-62745656  邮箱:shanshan_wu@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