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俞孔坚老师
打下这几个字的时候,忍不住又想流泪。
俞老师骤然离去的消息已经有几十个小时了,始终无法从震惊、伤痛等难以言表的复杂情绪中抽离出来,难以入睡、很早醒来;想通过工作转移注意力,但又很容易浮想联翩;刷手机但又不知道在看什么……每一次看到各个渠道的黑白照片,都想重新确认一下,真的吗?真的吗?真的吗?我真的很难相信那么一个永远激情四射、永远活力满满、永远热情洋溢的人已经离开了我们。
作为俞老师的本科校友,我跟俞老师的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大二,2004年左右的时候,那时候,陷入学术纷争的俞老师被北林园林学院学生会邀请来做讲座,我清楚记得,偌大的阶梯教室坐的满满当当,甚至角落里、讲台前都站满和坐满了人,大家都想见一见和听一听这个传奇中的风云人物长什么样,会讲些什么,真的如传闻中“离经叛道”吗?时隔多年,具体的内容已经回想不起,但俞老师的讲座确实在后来一波又一波投奔到北大景观门下继续求学的学子心中种下了理想的种子,至少在我心中是这样的,你可以并且需要打开门,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北大景观求学的两年,热烈、忙碌、充实。我在这里看到了众多相信自己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人,不管你是打算报考俞老师研究生的本科生,还是在读的硕士、博士,抑或土人的员工,大家都可以根据兴趣组成不同的团队,为了目标达成而激烈的讨论,快速成长、不要掉队、能为团队做点什么是每个人心中最原始、纯粹的目标。在这里,俞、李两位老师教给大家的不是谋生的手段,是价值观、是理想、是方法,这些东西无限宝贵、受益一生。最重要的是,你可以亲眼见证、亲身经历很多现在已经成为行业常识但当时属于学术空白的东西是如何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研讨被纯粹的打磨出来,无关权威、无关传统,无关任何杂质的原因,只是因为事情应该是这样做的。除了传道受业解惑,俞老师、李老师还身体力行的为我们大家诠释了“什么是热爱的事业”,像一束光影响着大家,指引着大家前行的方向。
工作之后,更多的是在工作场合的论坛上看到俞老师的风采,感觉我们这些进入社会的学生已经快被残酷的现实打磨的棱角光滑了,但只要一看到俞老师像六边形战士一样的战斗,在锋芒毕露的为行业发声、直击痛点、探索着各种可能性,就会对未来还抱有憧憬。俞老师为事业而奋斗的形象给了我们这些为工作而奔波的人很大的宽慰、希望和力量,让我们看到了,其实,这个纷纷扰扰世界上,总有人为热爱而坚持,为真理而发生,没有屈服,没有妥协,真好。
而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这两天,我和周围的朋友或见面或微信,我们聊起当年各种细碎的场景,似乎历历在目,发生在昨天,哭了,笑了,骂了,释怀了,感慨当年的年少轻狂,感慨当年的不谙世事,感慨当年的无知无畏,但更多的是感慨俞老师的纯粹、真诚。
如果你愿意读一下俞老师的著作,你会知道这是一个多么有建树的人,
如果你愿意看一下俞老师的文章,你会知道这是一个多么有文采的人,
如果你愿意听一下俞老师的讲座,你会知道这是一个多么有感染力的人,
如果没有如果……我们无限伤感的发现,原来我们已经经历了一个最好的时代。
恩师远去,精神永存,我们怀念您。
学生 刘琰敬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