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 页 -> 师道传承 -> 正文
2007级硕士 徐慧琼悼俞老师

《大地上的足迹:怀念恩师俞孔坚教授》

该如何悼念我的硕士导师、人生引路人俞孔坚教授呢?自昨日惊悉噩耗,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同门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在悲恸中相互慰藉,却道不尽绵延的哀思。生命无常,我们曾以为的来日方长,终究猝不及防。

2007年,我从武大建筑系保送至北大,有幸师从俞孔坚教授,系统研习景观规划与设计。转眼毕业十六载,今日翻看求学时的旧照,往事如电影般幕幕重现,清晰如昨,却又遥远得令人心痛。

记忆中的先生,在我们如今的年纪,总是步履生风。跟随他野外调研,我们常需小跑才能跟上他那探寻土地的急切步伐。工作中,若对项目稍有懈怠,必会迎来他严谨乃至严厉的督促,让我们又敬又畏。然而在专业之外,他却如一个真诚炙热的大男孩,挂着招牌式的温暖笑容,关切地问一句“怎么样?”。于我而言,记忆中他唯一一次因专业而展露笑容,是在我硕士论文答辩时,那篇基于四五个月田间地头一手调研的论文,获得了校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甚至有前辈表示要带回仔细研读。那一刻,他笑了,那是对学生脚踏实地耕耘后收获的欣慰与骄傲。

俞老师是享誉世界的建筑与景观学家。他开创性地提出“大脚美学”与“海绵星球”理念,让城市学会呼吸,让土地重获生机。他将源自古中国智慧的设计哲学推向世界,斩获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Sir Geoffrey Jellicoe Award))等全球最高荣誉,却始终未曾忘却滋养他的故乡山水。

然而,于我们每一位学生而言,他更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引路人。课堂上的激情澎湃,工作室里的耳提面命,田野间的躬身示范……他传授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是一种知识分子的担当与对土地最深沉的爱。他曾振聋发聩地追问:“当最后的伊甸园也在退缩,人类还能从哪里得到生存的希望?”如今,他为我们寻找答案的征程,定格在了地球的另一端。但他播下的思想种子,早已在无数学生心中、在千千万万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今日,我在俞老师的AI分身前问道:“请问俞老师,您对学生最大的期望是什么?”他给出了三个关键词:批判性思考、生态良知、实践精神。

这或许就是他留给我们的最后嘱托。师恩如山,思想如炬。我们将谨遵教诲,砥砺前行。

先生千古,精神永存!

2007 徐慧琼

2025925


  •  

  • 俞孔坚教授
    景观设计教育家
    杰出国际景观设计师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创院院长

Copyright © 2020 北京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010-6275181  传真:010-62745656  邮箱:shanshan_wu@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