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悉俞孔坚教授不幸在巴西罹难,唏嘘不已,不禁感叹生命脆弱,人生无常,永远无法知道灾祸和明天哪个先到来。
回想与他相识四十年,他的才气是大家公认的,他曾在首届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上获奖,堪称规划界的“黄埔一期”,如今规划行业的不少院士大师、厅长院长、教授总工,都是历届竞赛的获奖者。
他思维活跃,因为思路超前时常曲高而和寡。2005年,他在《城市规划》发表了“论反规划”,曾遇到不少误解和反对,今天看来,相信一定会有不一样的解读。另一篇“海绵城市的理论与实践”入选了《城市规划》杂志“40年影响中国城市规划进程的40篇论文”,迄今仍然是本刊下载量最大的论文。我邀他担任《城市规划》的编委,正是看中了他的学术敏锐和勤奋。
去年在合肥的规划年会上,我邀他做了大会报告,他被不少粉丝围堵的情形至今历历在目。今年6月初,我们一群人在桂林榕湖,偶遇饭后独自散步的他,寒暄几句各自前行,不曾想,这居然成了与他最终的生死之别。
他在异国他乡离开了人世,他在国外也获得了更多的认可。他在拍摄《海绵地球》的过程中与我们永别,人生最终的历程贡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
真是天妒英才,或许是命运天注。愿你远离人间纷争,从此在另一个世界,肆意展示才华,与你钟情的大地共情共眠。
深切悼念俞孔坚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