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 页 -> 师道传承 -> 正文
原金华县让长中学教师 方和春悼词

沉痛悼念俞孔坚博士

原金华县让长中学教师  方和春

2025年9月24日晚上八点多,女儿来电,声音有些哽咽:“爸,有新闻报道俞老师出事了。”那一刻,我的心猛地一沉。她强压着情绪,为我翻译外文网站的消息——一架小型飞机在巴西坠毁,四位遇难者中,就有中国建筑师俞孔坚。

我怔在原地,手中的电话仿佛有千斤重。往事如潮水般涌来。

记忆一下子穿越到了1979年9月,那个充满希望与憧憬的秋天。那时的我,刚从师范学校毕业,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憧憬,被分配到金华县让长中学,担任高中物理教师。开学初的表彰会上,两名特别优秀的学生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一名就是高二年级的俞孔坚。他神采奕奕,眼神中既有读书人的聪慧,又有农家子弟特有的那种坚韧。那时的校园不大,我常在课余看到他,无论是去食堂吃饭,还是往返厕所的路上,他总是一个人迈着快步,来去匆匆,几乎是半跑着穿梭在校园里。那匆忙却坚定的背影,像是在与时间赛跑,要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紧紧攥在手里。

1980年高考,俞孔坚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被北京林学院录取,这是金华县让长中学应届毕业生考上本科的第一人。消息传来时,所有老师都难掩激动——那一刻,我们不仅是为一个优秀学生的成功而喜悦,更像是看到了第一株劲草在风中挺立——那是在并不优越的环境中依然顽强生长的力量。作为刚任教不久的老师,我心里涌起一种特别的欣慰,这个总在校园里奔跑的少年,终于向着更广阔的世界,奔去了!

时光荏苒,2009年我的女儿毕业后有幸进入俞孔坚博士创办的公司工作,开启了她的职业生涯,并于次年师从他在北大继续深造。2011年暑假,我们夫妇来到北京,在另一位特别优秀的学生邀请下,与俞博士及其家人在五道口小聚。入座时,两位博士执意让我坐在他俩中间,这些当年最优秀的读书人,依然保持着谦逊有礼、尊师重教的品格,让我深深感动,也让我们夫妇对女儿在北大的求学和土人的工作感到放心。

可这一切美好的回忆都被突如其来的噩耗打断。俞孔坚博士,这位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创院院长,“海绵城市”的先行者,在拍摄“海绵星球”的国际活动中,在巴西潘塔纳尔湿地拍摄“海绵星球”时不幸遇难。女儿还在电话那头哽咽,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多希望这只是一个噩梦,醒来后一切都能恢复原样,但网络上连续报道俞博士遇难和介绍俞博士的文章,又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我相信,俞孔坚博士虽然离开了,但他留下的理念和成果将继续影响着这个世界。他未完成的事业,定会有后来者继续推进。正如他在《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所说:“一片林荫,一条河流,一块绿地,无不潜藏着无穷的诗意,保住这份诗意,它一定会让人获得身心再生之感。”

是啊,在家乡,他留下的痕迹处处可见。婺江上那座如彩虹般横跨燕尾洲的桥梁,将传统板凳龙的灵动融入现代设计;每年春节,人们依然会前往他参与打造的梅园赏花漫步;而雨后公园中出现的一处处水洼,更是“海绵城市”理念最生动的印证。每当走过这些地方,我总会想起四十多年前,那个在让长中学的校园里奔跑的少年——他寸阴是竞、惜时如金,从金华的土地上奔向广阔的世界,最终又把满心的诗意带回这片土地。如今,他的作品已深深融入故乡的日常,而他留下的精神,也如同那些被他精心呵护的土地一样,在这座城市里静静生长,生生不息。


2025年9月25日

完稿于金华市图书馆


  •  

  • 俞孔坚教授
    景观设计教育家
    杰出国际景观设计师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创院院长

Copyright © 2020 北京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010-6275181  传真:010-62745656  邮箱:shanshan_wu@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