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 页 -> 师道传承 -> 正文
2009级硕士 杨嘉杰悼俞老师

从24号到今天,仍然回不过神来,始终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今天下着小雨,大槐树下,站在这里,想对您说:在我心中,您是最鲜活的、最具生命力的存在。

最初,是您的学术理论让我对专业有了全新的理解。在认真研读您的论文和著作之后,我萌生了追随您求学的愿望。入学后,我们一起做工作坊,跟着您走现场,了解人的需求,关注生态系统的协同性,一起去探寻设计的内涵和意义。毕业那年,您叮嘱我们沉下心来专注学术研究,不必为工作分心,还说如果找不到工作,您会为我们解决。您告诉我们,如果毕业后不再继续深造,那么眼下这篇论文的学术高度,或许就是我们一生所能抵达的巅峰,因此一定要努力做到最好。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写论文,后来也成为了您一起工作的同伴。

与您共同工作,影响了我对专业本质意义的认知。您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生命的欣赏与热爱,深深地感染着我。我开始发现,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美的东西不止是有城市里的高楼大厦,绿色的野草是美的,黄色的油菜花是美的,橙色的野菊花是美的,赤脚干活儿的黑皮肤姑娘也是美的,凡是具有生命力的都是美的。

您对自己理想事业的追求是那么强烈。陪您爬过山,涉过水,脚步永远跟不上;随您去郑州、泰安、合肥听您给市长专家们讲课,每一次都听的热血沸腾。我也带着您的理念去云南、广西、湖南、山东、哈尔滨,把您的理念散播到祖国大地,记得有一次汇报完,甲方握着手夸赞:“名师出高徒啊!”是您赋予了我人生的高光。

生活中的您好像在每个人心中都是一样的。红色的polo衫,端着小熊马克杯,在各个院所转,一会儿又会来问“我的杯子呢?我的杯子呢?”。电梯里碰见,您总会问“怎么样?”我每次都在不知道要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但现在我多想每次都好好回答您这个问题。不做项目的时候,你通常就是在自己的屋里读书、写作,每天只睡4个小时,恨不得都不睡。同时,您也是慈父,是孝子。记得有一次在顺德调研,您看见女儿一把搂住,温柔地问她觉得这里怎么样。您还把她的照片放大到最大打印在公司最显眼的墙上,我知道那是繁忙中,您留给她的哪怕只是一眼的记挂和陪伴。去您家做客时,见到您母亲脸上慈祥的笑容,我能感受到她的幸福。而您,却仍为未能在她生前多陪她去几次圆明园而遗憾。

那些过往的日常,像淅淅沥沥的小雨一样撒下来,在我心中拍打,一次又一次润湿了我的眼。他们说在公园弄把椅子纪念您,可在我心中,到处都是与您相关的物件,当我看到路边的狗尾巴草,望向远方的山,站在河边听水声,都会想起您,您已经渗透在身边每一处风景中,是花是草是树,是风是雨是光,是红是绿是黄。

我最亲爱、最敬爱的俞老师,我相信您一定还在另一个星球最鲜活、最具生命力的存在着!青山不改,绿水常流,我们一定还会在最美的伊甸园中重逢。

学生杨嘉杰泣挽


  •  

  • 俞孔坚教授
    景观设计教育家
    杰出国际景观设计师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创院院长

Copyright © 2020 北京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010-6275181  传真:010-62745656  邮箱:shanshan_wu@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