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2000年的金秋季节,我带着我的硕士生导师沙润教授的亲笔信和一篇期刊论文,带着无限的憧憬来到了北京大学,首先见到了和蔼可亲的李老师,在得知我的来意后,李老师俞老师打了电话后,我便乘坐出租车飞快地奔向上地的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大厦。见到俞老师后他领着我参观了一下土人,便打开了沙老师的推荐信,留下了我的期刊论文,从此便与俞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师生之缘。尤其让我难忘的是,俞老师的办公室虽经几次搬迁,后来我在他的书架上依然还看到了我的那本论文期刊。
从北大毕业以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俞老师的音容笑貌时刻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他留给我的不仅是他专业上的极大成就,更成为了我精神上的支柱。每次的教学讲课,也都在模仿老师的姿态;每次的研究生组会,也都定格在每周一的晚上七点;甚至与学生的打招呼,也都带有俞老师的口吻“怎么样?”尤为重要的是,在我人生中遇到重大挫折时,也以老师的成功为曙光,给了我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
我敬爱的俞老师,您的离去是学生精神信仰的重大损失!当学生知道您这辈子都在勤勤垦垦的工作,却未曾有自己的享受,心里就有莫大的悲伤。俞老师,愿在天堂里安息!
周年兴,2001级博士研究生
2025年9月28日

2018年10月10日在南京高淳参加国际慢城研讨会期间与俞老师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