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俞孔坚教授
2025 年 9 月 24 日晚上,师弟张豪发来一则新闻截屏,标题赫然写着:“Chinese architect Kongjian Yu dies in plane crash in Brazil”。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定然是一则拙劣的假新闻,俞老师刚刚还在朋友圈分享巴西之行呢。 然而, 随之而来的各种群里的消息像一记重锤击碎了我所有的侥幸。瞬间的懵然之后,是难以言喻的悲痛排山倒海般袭来,泪水难以抑制地夺眶而出。
2005年,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博士复试考场,是我第一次见到俞老师。他温和却充满深意地问道:“如果考不上怎么办?“后来想起来, 这不仅是智慧的考验,更是他引导学生直面挑战、思考人生多种可能性的起点。入学后,俞老师的《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如同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我仍清晰记得那份题为《诗意的栖居》的课程作业,尝试梳理俞老师当时提出的理论。虽然 ppt 做得浅显,而俞老师总是以鼓励的目光,呵护着每一位学子稚嫩的思考火花。
课堂之外,他带领我们走进北京植物园,在真实的自然中授课。他能随口道出每一种植物的拉丁文名,那份对生命细微之处的熟稔与热爱,深深感染了我。午间,师生围坐草坪,相互分享着简单的午餐,畅谈理想与见闻。那个时常举起单反相机捕捉自然之美的身影,教会我们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如何怀着一颗敏感而虔诚的心,去发现、去记录、去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

2009年博士毕业以后,虽偶有微信联系,但只见过两次俞老师。2015年12月27日,北大经济地理系成立60周年庆,下午有俞老师的报告。会议开始前,俞老师看到我,亲切的问起我的近况。

2023年5月16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流域空间规划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俞老师出席了会议。会议开始前,俞老师看到我,再次亲切的问起我的近况。俞老师依然一脸如阳光般温暖的笑容,握手合影时开心的说:“这是我学生!”,并在微信中留言道:“(自 2005 年)十八年弹指一挥间!”。


万万不曾想,英杰交流中心的挥手作别竟成永诀。行文至此,泪水再次难以抑制地涌出。从此以后,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庆典上,台下那群慈祥而睿智的老先生中,永远无法寻觅到俞老师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他充满激情的演讲。想到此处,不禁潸然泪下。
槐荫寂寂,故园犹暖;先生已逝,精神长存。俞老师虽已远去,但他那如太阳般温暖的精神和开创性的思想遗产,将鼓舞我们继续前行!
学生 陈春 敬挽
2025 年 9 月 2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