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 页 -> 师道传承 -> 正文
2015级硕士 常贺星悼俞老师

永远怀念恩师俞孔坚教授

看到恩师意外离去的消息,实在难接受,每隔一会儿,就会想起过去一起相处的场景,眼泪就止不住地流。明明还是前几天说话的人,还有那么多未竟的事业,怎么就离开了?总以为岁月还长,和俞老师交谈请教的机会还很多,还想和他分享很多见闻,听听他的灼见,还很好奇他变老是什么样子,是否还像上次见面那般充满少年意气,可转眼竟已天人相隔。

我追随恩师十余年,亲自见证了他的勤勉、仁慈、勇敢、坚韧、智慧、宽容。

他总是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学术研究、设计实践、踏勘调研、呼吁号召,步履不停。曾经有幸陪伴俞老师出差开会,多次深夜归来,他仍要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常常是办公楼里最后离去的人。2017年,在前往三沙市的船上,我问俞老师是否每年定期休假。俞老师笑着看向大海,说:“出差调研,就是休假。”是啊,当一个人的生命和大地紧密相连,行走本身就成了归宿。

在海南调研时,俞老师捡起树枝为学生和同事开路,轻声说:“密林有蛇,我来打草探路。”那一幕,是他始终走在前面,为我们披荆斩棘,探索前路的缩影。俞老师始终教导我们,要研究真问题,再造秀美河山。我一直记得他在2019年初土人设计的年会上说:“一定要尊重土地,做能够让自己的灵魂安稳的方案,时刻思考自己的设计是否对得起土地”。这份坚守并不容易达到,但俞老师从未妥协趋附,始终执着于那些艰难却正确的事。

2021年,在南京滨江片区设计竞赛中,俞老师提出了与水为友、韧性适应的理念。他主张通过调整场地竖向关系,以创新的“两栖模式”应对雨洪压力,而非一味加高堤坝。这一实践不仅为南京滨江湿地探索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并重的新路,也为长江沿线类似区域的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汇报当天,俞老师直面评委提出的质疑,始终以理性与专业给予回应;即便在休息间隙,他仍与专家们热烈交流,深入探讨这一方案的现实可行性与长远价值。那一刻,我被俞老师身上的勇气与坚韧深深打动,肃然起敬。他以行动为我树立了何为风骨、何为担当,而这仅是他漫长学术生涯中一个平凡的片段。

和俞老师相处的十余年里,前几年我是他指导下的学生,潜心钻研学问;后几年我成为规划设计师,在他的引领下投身实践。无论身份如何转变,每次得到俞老师的指点,内心总是交织着安稳、兴奋与紧张。安稳,是因为深知他从不吝于点拨,总能给出深刻见解;兴奋,是因他从不囿于常规,言语间总有融汇创意与经验的洞见;紧张,则是因为他总能在极短时间内切中要害,看透问题本质,给出精准,犀利,甚至辛辣的评价。他时而略带调侃地提醒我们不要偷懒,要迎难而上,时而又因原则问题不容妥协而严肃批评,言辞恳切,令人面红耳赤、深省不已。俞老师是一个较真的人,原则面前从不退让;但他更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人。即便在批评时言辞激烈,他也总会在之后适时给予鼓励,并继续委以重任。他的信任,始终是那样毫无保留;他的胸怀,始终为学生的成长留有最温暖的余地。

俞老师的文字,始终充满智慧、力量与希望。我相信,不止是我,还有许多人都曾从中获得滋养与激励。无论是他笔下那些常读常新的著作,还是每一期《景观设计学》中他所撰写的主编寄语,抑或是每年开学典礼与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讲话——我们既能读到理性而富有远见的思考,也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的丰沛情感与热忱,那其中蕴含的,是对自然与土地的深沉热爱,也是对地球万千生灵的深切关怀。

2020年,俞老师安排我与几位同事前往安徽黄山西溪南村开展驻场工作。那段时间,我们有幸与他朝夕相处。每天清晨共进早餐后,便投入工作探讨;午饭后,他常邀大家在院中的玉兰树旁小憩,畅谈学术前沿与行业动态。最令我难忘的是某个傍晚,俞老师带我们走进田间地头,寻找生存的艺术,探访千百年来传承的农业智慧。他与老农亲切交谈,了解种植经验与水利设施;引导我们从不同时空尺度理解水渠与古堰的价值;带领我们探访村中古宅,解读延续千年的风水格局与人居智慧。那一刻,他仿佛回到了童年时的田埂间,兴奋地与我们分享那些古老智慧,让我们真切体会到这个行业的使命与价值。俞老师以他的一言一行,启迪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如今回想,那段时光何其珍贵,永远铭刻在心。

就在不久前,我还留意到俞老师更新Vlog的频率变高了,当时心中满是欣慰——我们仍能透过镜头,如此鲜活地感受他的音容笑貌,聆听他旅途中的见闻与思想上的启迪,更感动于他始终心系公众、无私分享的学者胸怀。然而时至今日,我依然无法相信,他那充满智慧与热情的伟大生命,竟已溘然长逝。

俞老师胸怀悲悯的大爱,宽阔的视野,系统的知识,深厚的经验,诗意的表达,是先驱,是榜样,犹如岐江公园里醒目的红色灯塔,始终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也唤醒人类对土地的良知。

近日整理旧照,见与恩师相处的往昔历历在目。看到最后一张照片,眼泪再次涌出。那个午后,风吹过华北平原,携着燕山河谷的湿气,掠过恩师的背影,广袤山河之间,走出一个坦荡的少年。


恩师千古,灯塔长明,光耀山河。俞老师,您从未远去。愿您在热爱的土地安息。

学生 常贺星 泣叩

2025年9月25日

  •  

  • 俞孔坚教授
    景观设计教育家
    杰出国际景观设计师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创院院长

Copyright © 2020 北京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010-6275181  传真:010-62745656  邮箱:shanshan_wu@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