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恩师俞孔坚教授
恍惚的两天,无眠的两天,一直无法接受您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一时间不敢翻阅手机、不忍回复亲友的询问,只能投入忙碌的工作,麻痹躯体和精神,而后安慰自己:这是一场梦,我一定还在梦里……而当我回到母校,回到您呕心沥血创办的学院,看到您的革命战友李迪华老师,看到走廊里您的照片,还有与您合作论文的展板……泪水瞬间奔涌而至,空气中弥漫的哀伤,让这一切无比的真实!
不禁回忆起追随您学习的这些年,这是我成长蜕变最快的幸福时光。
仍记得2010年,我去上海游览世博会,机缘巧合走入后滩公园,很快被这个公园的现代设计和水系处理所吸引,随即得知是您设计的!回校后我查阅了多个土人设计项目,学习您的理念和设计风格成为了我本科时代设计课程的主旋律。随后我进入北大开始硕博阶段的学习,您让我参与申请并顺利授权的专利,即是基于后滩公园的水生态设计实践,而我的名字竟也忝列其中。
仍记得2013年,您带领我们MSLA2012的同学和哈佛GSD的研究生在广东开展workshop。多年后再回忆起这次调研实践,大家仍记忆犹新!的确,这是一次专业素养与价值理念的革新之旅。您是那么亲和,言语之中的洞察力让人惊叹!您全程陪我们调研,有问必答,也留下了与我们一起拍摄的歪头照!

仍记得2014年,您带领我和文汇师姐调研学习东北地区的多个城市。在城市中奔波,我们的代步工具是一辆商务车,后排的两个商务座椅,您永远都留给我和师姐,而您却坐在副驾驶!现在回想起来,我再次泪流满面!您早上五点起床,扛着相机拍摄场地照片!您对所见的所有植物如数家珍!您走路如风,思路敏捷,教导我们要在场地中学习,这至今仍影响着我的教学和研究。
仍记得2015年初,您带领我调研徽州西溪南,那时的西溪南是一个无人知晓的村落,那时丰乐河上的水利遗产也无人问津……您敏锐洞察到这里的文化遗产价值,又耗费了十年光阴保护和研究这里的地方智慧。那时,您奔走在丰乐河的河床上,我在后面一路狂追,行走了十几公里!当时的我心想:俞老师怎么哪里不好走,偏要走哪里!回到酒店,我的脚磨了泡,而您已经奔赴下一个调研场地!是的,您一直在奔走,为脚下的土地和山河奔走!
仍记得2016年的教师节,也是我离京前往伯克利访学前的临行聚会。您开心得像个孩子,与我们谈笑风生!其实每次您与我们在一起,我们都能看出您发自内心的喜悦,您像是换了个人,更像是回到了家里!我的伯克利导师Matt Kondolf 教授对您非常钦佩,这些年来他多次到访中国与您见面交流,这给了我多次学习的机会!您两位行业泰斗的交流内容无他,只有对研究事业炙热的爱!

仍记得毕业后与您的多次交流和畅谈,我每次都能从中汲取力量,您是我的加油站!送您的贺卡,您都珍藏在书架上!您的谆谆教诲,给予我前进的无限动力!您的学识和胸怀,是我们无法企及却坚定追随的方向!您是光,是热,是我们这些幼苗成长的能量源泉!
今年的教师节,虽然得知您远在国外,但我去您办公室与会敏姐聊了许久,她让我等着您9月底回国见面!俞老师,这成为了我永远的期待,或许在梦里,我可以再次聆听您的教诲……昨日,李迪华老师说:“俞老师这几十年最自豪的不是他获奖的项目,而是他培养的这些学生!”这让我又不禁泪流!
我想告诉您的是,我们一定会带着您的教诲和嘱托持续前行。我的学生们也是您的仰慕者,他们在悲痛的同时告诉我说:“史老师,请您节哀,一定保重好身体,将俞老师的火焰继续传承下去,我们期待您将他的智慧传递给我们!”我想,我有了追随您继续奋斗的勇气和动力!俞老师,您在您的伊甸园探秘求索,我们则会在奋斗的工作岗位上与您同行!
学生史书菡拜挽
2025年9月26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