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从短暂的工作中离职,决定报考俞孔坚老师的全日制研究生。那时,是北京的初秋。
留给复习的时间只有三个半月,无疑是艰巨的挑战。而北大景观设计学专业的吸引力更大,我对它的渴望,足以压制内心的压力与恐惧。我本科就读于东北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四年学毕,仍不知景观为何物。太想追随俞孔坚老师的脚步,去了解景观这个神秘而美丽的事物!
复习的过程中,虽未曾与俞老师谋面,他的一系列专著已经让我惊叹。原来这门学科既可以用如此系统、复杂的知识解读,也可以用无比诗意的语言来诠释。等终于通过笔试,在面试时见到俞老师的那一刻,心中学术圣殿的神像与真人重叠,也是更美好的现实与想象重叠。
俞老师高大儒雅,带一点浙江口音,目光如炬。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人啊,踩着泥土成长,却站在国际景观设计学专业的顶端。感恩俞老师,是他的勇敢铺就了我们的求学之路。两年时间虽然短暂,但种种经历犹如爱丽丝探访仙境,神奇而梦幻。我们接受了最先进的景观专业教育,结识了人生中的良师挚友,见识了大地与人文的完美融合。至今回首,仍佩服先生的智慧与前瞻。
研二时,因为我的不成熟和家庭突发变故,影响了学习成绩,留下至今难以释然的遗憾。毕业答辩那天,因为论文完成度的原因,我被延迟毕业。俞老师在原则面前坚如磐石,答辩后却耐心劝导我,如同家里的长辈那样给予关怀和建议。未曾想,那次劝导,竟是我与他个人交集最深的一次!
第二次答辩时,认识的师长中只有李老师。那一次,我交出了让李老师满意的答卷,稍以安慰己心。毕业十数载,一直愧于主动和俞老师联系,总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却在不知不觉的积累中,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做研究,如何高质量完成论文。我的意识还没有毕业,依然以工作为课题,去与之碰撞,为之探索,在其中寻求答案。我的心依然期待未来有一天,能收获导师赞许的目光。
如今与俞老师的畅谈终成遗憾。这种心痛,如果不化成人生中继续前进的力量,又怎能好好消解!蒙受恩师的启迪后,在社会的历练中,我已能客观地认识自己,也找到了心中热爱,志愿坚持到老。您对我们的教育,由那两年延伸出来,将渗透我们一生。
您教会我们,要热爱这个世界,热爱这颗星球,也要爱眼前具体的人。这种教育不会因为毕业而停止,反而会推动我们,以学校为起点,以所从事的工作为过程,以生命的结束为暂停,以我们大大小小的成就为不止不息的前路!
学生永远缅怀您,永远爱您!我将永远追随您的精神,努力向前!
09msla 范潇璇
泣敬俞孔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