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一次拜读您的《回到土地》,命运的小节也许就是从那时起开始谱写新序章,书中您用最直接、犀利、酣畅的文字,一针见血得刺破粘滞于表面的现象直达问题的本质,解答了一个即将迈入社会的景观人的所有疑惑与迷茫,自此我的人生中转站也从西建大改写为燕园,这里的包容和开放,赠予了我一段珍贵且终生难忘的成长经历,也是每当遇到困难时,回头寻觅养料的能量场。俞老师谢谢您。
这两年看到了太多不同的“离开”,这两天心情也很是复杂,晃晃悠悠从恍惚和逃避情绪中缓过神来,才发现告别是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人的一生能遇到几个对自己人生轨迹有重要影响的人呢?我想这种际遇是我的幸运。“回到土地”、“大脚美学”、“白话景观”、“野草之美”这悉心凝练的观点像一个个路标指引着我们前行,也时刻提醒着我,要努力做一个乐观踏实的有心人。俞老师谢谢您。
从生态湿地到文化遗产,从安全格局到在地“风水”,乃至一潭圣泉、一座圣山、一片风水林,您富有责任和温度的规划设计理念,让一个个作品维护了安全也留下了人们心灵的归属,景观设计师“诗人的心灵、画家的慧眼和哲学家的情怀”在您身上具象化。不只作品,笔耕不辍、诲人不倦的您也在众多学子、同行的心里种下了景观新理念的花,“眼中有人、脚下有土地、心中有社会”使我们受益匪浅。俞老师谢谢您。
槐荫寂寂,故园犹暖;先生已逝,精神长存!太多的不舍与惋惜,师恩难忘,俞老师千古。
2011级MSLA 胡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