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 页 -> 我要悼念 -> 正文
高冬阳悼俞老师

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写下这段话,追思我们敬爱的俞孔坚教授。

2025923日,先生在巴西潘塔纳尔为探索‘海绵星球’的梦想考察时不幸罹难,他的骤然离去,让我至今难以接受。

“当最后的伊甸园也在退缩,人类还能从哪里得到生存的希望?”这是俞孔坚老师留在巴西潘塔纳尔的最后追问。当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伊甸园”正面临危机时,他却将生命永远留在了那里。当这个噩耗传来,我内心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悲痛和失落。

回想我刚接触风景园林专业时,第一个震撼我的作品和思想就是您的。是您为我打开了这扇门,让我看到了这个专业的深度与温度,并一路走到了今天。当我从一名新生成长为在读博士,亲身体验了实践项目、竞赛与研究后,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您当年的开创之路有多么不易。

人人都说行业正值寒冬,可我始终不愿附和。因为您让我深信,我们从事的,是医治大地的事业,不仅为环境“治病”,更赋予它新的生机与尊严。如今的风景园林,早已超越了栽花种草的闲情逸致,也不再只服务于表面的美化。它关乎生存的艺术,关乎我们如何与自然共生,这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格局去思考、去行动,才能担起这个时代赋予的责任。

您提出的“海绵城市”理念已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实践,并进一步走向世界,达成“海绵星球”愿景,这也让我真切地看到了未来的方向。这不仅是技术的方案,更是中国生态智慧对世界的贡献,就像辉煌的中国古典园林一样,它同样是属于这个时代的、能够引领世界的全新诠释。

回想您留下的实践项目,在中大岐江公园留下的工业记忆,在秦皇岛汤河畔那一道轻盈的“红飘带”,都在无声地告诉我们:真正的设计,是谦逊地让自然做功,让文化在土地上延续。您曾说,如果还不知道如何建造最好的城市,至少要先懂得避免建造最坏的城市。这句充满智慧的话,是一种深刻的底线思维,也划定了前行的基本准则。

您突然离去,让人难以置信、难以接受。脑海还在回想您在巴西湿地为未尽的《海绵星球》考察时,留下的最后追问:“当最后的伊甸园也在退缩,人类还能从哪里得到生存的希望?”,我想这会一直回响在我们心里,也会成为我们继续探索的动力。

长歌痛哭,无以言表,是老师更是先生!

怀此心情,告慰先生,您播下的种子早已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会有更多的人,因为您,而愿意去守护一条自由蜿蜒的河流,欣赏一片生机勃勃的野草,并理解那片土地下深藏的智慧。

安息吧,亲爱的俞老师,敬爱的先生!

您留下的,是一个更具韧性和希望的世界!

海绵星球,我们与您同在!

                       高冬阳 敬挽

                       二零二五年九月二十六日



  •  

  • 俞孔坚教授
    景观设计教育家
    杰出国际景观设计师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创院院长

Copyright © 2020 北京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010-6275181  传真:010-62745656  邮箱:shanshan_wu@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