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教授团队斩获两项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年度大奖
近日,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正式公布2025年度专业奖项评选结果 ,这是国际景观设计领域最具权威性的荣誉之一。由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带领的设计团队的两个项目——南昌鱼尾洲公园与海口美舍河凤翔公园,从全球463项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分别斩获综合设计类最高奖(Award of Excellence) 与城市设计类荣誉奖(Honor Award)。

荣获综合设计类最高奖的南昌鱼尾洲公园是一座“漂浮的森林”。在位于长江中下游洪涝频发的南昌市,一个55hm2的粉煤灰堆放地和遭受污染的渔塘一同被改造为一座具有洪涝调节功能的海绵公园——一片能调节雨洪100万方,同时净化面源污染、修复鸟类栖息地,并提供多种休憩功能的美丽绿洲。该项目为城市如何应对季风性气候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洪涝问题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模式。这个项目也是设计者试图在建成环境中引入自然,以适应诸如季风降雨等自然过程,同时满足人们对开放空间的使用需求的一次探索。

南昌鱼尾洲公园


在短短三年内,仅以适度预算便将这片城市垃圾场与废弃鱼塘改造为漂浮森林,提供全维度生态系统服务,现已成为该区域游客量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
设计平面图

设计灵感源自古代沼泽种植技术与传统“浮岛”农业技术,通过回收场地内的煤灰并混合鱼塘堤坝填充材料,构建成拥有众多小岛的湖泊生态系统

所选树种均适应水位波动环境,包括落羽杉、池杉与水杉等兼具强适应性及绚丽秋色特征的品种

园内建有纵横交错的栈道与观景平台网络,让游客能沉浸式接触自然。这些设施可抵御20年一遇的洪水及年度季风性洪水

各年龄段的游客都十分青睐这种新型的沉浸式自然体验。公园内的栈道与观景平台均采用预制混凝土建造,并与地面分离架空

主入口处的天桥将艺术画廊与餐饮空间融为一体,成为昼夜皆宜的活力场所。天桥尽端的观景亭可俯瞰艾溪湖,城市天际线的壮丽景色在此一览无余

如今,这座享有国际声誉的鱼尾洲公园不仅赋予了南昌新城独特的身份标识,更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ASLA评审委员会对鱼尾洲公园给予高度评价,“这个湿地项目的视觉冲击力令人惊叹!该项目既展现了精妙的设计艺术,又彰显了自然系统的顽强生命力。这座如梦似幻又充满雄心的城市公园,为其他寻求重工业污染水域景观新生的城市提供了范本,同时开创了休闲娱乐的新模式。设计师在城市湿地领域展现出的创新勇气,开创了全新的范式。”
海口美舍河凤翔公园则实现了“变灰为绿”,赢得了本年度的城市设计类荣誉奖。海南省海口市是一座自然风光旖旎的南方滨海旅游城市,在近几十年来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人们忽视了自然河流作为城市水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导致城市的生态韧性和安全急剧下降。凤翔公园作为美舍河上的重要生态节点,集中暴露了美舍河流域的各种生态问题。项目设计旨在通过设计生态学途径修复场地的生态系统,系统治理内涝和水质污染问题,为周边居民营造高品质滨水慢生活环境。

海口美舍河凤翔公园

设计平面图

设计上,运用台田、密林、果园、湿地岛链等大地景观的手法展示凤翔公园自然之美

生态上,通过人工潜流、表流湿地最大限度解决水质污染问题的同时,以乾坤湖为核心营造白鹭生境

城市休闲方面,充分考虑城市综合公园的需求,提供满足市民休闲的活动场地及慢行步道

设计在基于20年一遇的防洪需求的条件下,通过打破驳岸边界营造更多的自然湿地生境,同时为了处理3500吨的生活污水设置人工潜流湿地来达到水净化的目标

潜流湿地中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

多层次的亲水体验设计,使游步道系统能够应对不同雨洪条件下人的亲水需求
借助绿色海绵技术和加强型人工湿地系统的建立,设计最终让场地中的水流及营养流慢了下来,修复了动植物栖息地,提升了生物多样性;多样化慢行系统的引入鼓励了市民及游客的绿色出行,为城市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旅游、休憩、文化胜地。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日益严峻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下,项目所采用的设计方法在城市水质治理、防洪以及创造社会文化服务空间等方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ASLA评审会指出,“该项目展现了景观基础设施在城市尺度上的变革力量。这种对城市雨水过滤系统兼具生态效益与社会价值的美学化探索,为行业提供了重要范本。期待这一范例能激励更多沿江城市将灰色基础设施转化为绿色生态体系。该设计充分证明,相较于过去受限的运河和排水系统,景观基础设施与水系能够以更先进的方式引领城市设计。动态的自然系统显然已成为这座城市表达自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文/俞孔坚设计团队
编辑/朱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