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陨落,山河同悲。
直到现在,我才从9.24晚上传来的噩耗中渐渐缓过神来,这几日,一波波刷屏的信息,群里的悼念、追忆与哀痛,让时间和现实都在沉重的阴霾中被扭曲了。
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在北京潜山区项目里,俞老师带着我们骑着自行车去苏家坨镇考察。是老师告诉我们,真正的学问不在书斋,而在大地之上。
“深入到村子里,拿到第一手数据,你们的研究才有价值!”
那段“潜山”岁月,于我们而言,不止是一个项目,更是一场青春的洗礼,我们这群人,从此被打上了共同的烙印,有一份战友般的情谊。
对我而言,俞老师不仅是学术上的灯塔,更是一位重塑了我心智结构的引路人。
他将高度逻辑化的理性与充满理想主义的诗性完美融合。
让我们看到,对于真理的追寻和“做正确的有意义的事情”的坚守可以让一个人义无反顾的挑战整个行业,这是何等壮丽的勇气。
深刻的思想可以锋芒毕露,也可以拥有最和煦的温度,那是对人、对土地、对地球的深切悲悯。
我毕业后几经辗转,如今并没有在从事主流的景观/规划工作,时时会隐隐觉得愧对师门,而这几日又读了许多老师的文章,给每一届毕业生的寄语,
老师说:
“要做一个忠实于自己而与众不同的人”
“要回归肉眼凡胎”
这不就是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吗,是呀,以老师的博大,怎会不能包容我这小小的多样性呢。释然之后袭来的是深深的悔恨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在”般的切肤之痛。
如今,老师溘然长逝,但他留下的不是一个需要被固守的答案,而是一个需要被不断追问的起点。我们最好的怀念,或许就是像他一样,不辍思考,不忘感受,。继续他未尽的探索,为后来的学弟学妹们引路,为整个专业的未来,贡献我们这代人的力量。
巅峰之下亦有群山绵延。俞老师,请您放心,您点亮的火种,我们必会守护好,助其燎原。
学生帅莱
叩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