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ition : Home -> Students and Friends -> Content
2023级硕士研究生 田齐悼俞老师

俞老师是我景观学习生涯中认识的第一位设计师,大一第一节专业课《风景园林导论》上,本科老师就特别提到了俞老师、土人的不拘一格,当时的我对俞老师的独特之处还不甚理解,但却记住了这个让老师多讲几句的名字,心里藏着一份懵懂的好奇:这位设计师,究竟把景观做成什么样?

后来的学习里,这份好奇慢慢变成了深深的敬佩。从中山岐江公园把工业遗迹作为当地人生活的舞台,到美舍河凤翔公园把 “治水” 变成 “造景” 的巧思,再到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施展污水净化的魔法,这些设计都不止于好看的装饰,而为当地人创造真正生活、生存的空间。后来努力进入了北大景观,我也算“追星成功”。

真正来到学院,发现俞老师比想象中更鲜活可亲。他不是只活在学术论文里的 “大家”,而是会出现在每年开学与毕业典礼上,亲切跟学生们问好的师长。偶尔在食堂擦肩而过,他穿着简单的衬衫,手里拿着餐盘,像每个普通的老师一样,温和又亲切。志芳老师曾在核心理论课上跟我们聊起俞老师,她说:“为什么说俞老师是大师?因为他始终在解决时代最迫切的‘真问题’。”我们组抽到研究迈克尔・范・瓦肯伯格,课上王老师将迈克尔和俞老师作对比:早期现代主义设计师或许有鲜明标签,可到了城市矛盾复杂的成熟期、生态受威胁的当下,能脱颖而出的必是他们这样的 “多边形战士”。俞老师懂生态,提出 “与洪水为友”;也懂人的需求,让景观展现地方文脉。志芳老师这些话我一直记着,原来真正的引领者,能瞄准真实需求,提炼出破解难题的理论和实践工具。

学院里四处都留着俞老师的印记,每一处都藏着他的故事。我的工位上,前一位学长/学姐贴的 “野草之美”文创贴纸,俞老师手拿野草,被红飘带环绕,笑容温暖又自豪,一张贴纸恰好凝练了他常用的设计元素。二楼大堂的墙上,挂着那辆跨越京杭大运河的自行车,车架上似乎还留着当年的风尘,诉说着他用脚步丈量土地的坚持。电梯旁,挂着他从哈佛博士毕业的照片,俞老师颔首闭眼,旁边的白人学生向他投去艳羡的目光。这些细碎的物件,像一个个坐标,提醒我们俞老师曾在这里践行他 “再造美好河山” 的理想。

如今俞老师因意外离开了我们,明年我们的毕业典礼上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跟同去西溪南旅游的朋友说起这悲痛的消息,她也很惊讶,说之前在西溪南书屋时,看到书封面上的俞老师,明明是一副强健的模样。可即便俞老师走了,他传递的力量与温暖却从未消散。这世界或许有懒惰者、怯懦者、愚昧者,但俞老师的精神如一道光,指引我们做像他一样的行路人。愿俞老师安息,带着您的精神继续走下去,我们的世界一定会越来越好。



  •  

  • Professor Kongjian Yu

    Educator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istinguished International Landscape Architect

    Boya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Peking University

    Founding Dean of the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Peking University

Copyright © 2020 Peki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Contact: 010-6275181  Fax: 010-62745656  Email: shanshan_wu@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