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ition : Home -> Students and Friends -> Content
米兰理工大学学生 王梦楠悼俞老师

王梦楠悼俞孔坚教授,

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一个月前,万般荣幸能和俞老师认识,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故,我能想到做到的事,就是诉说和表达一些,【以我的视角和俞老师相处的这段时光他是什么样子的】。以此记录下来缅怀俞老师。

24年春季,我在米兰理工大学读研,在studio田野调查的时候,我随耳听到教授Francesco提了一嘴,你们谁认识俞孔坚吗?

中国学生都赞叹我们都认识俞老师,但俞老师不认识我们。我就这么默默记在心里了。

后来那学期的studio ,我努力抓住了每次的机遇,试图让这位拥有哈佛教学和Openfabric 创始人履历的教授成为我的毕业论文导师。这些努力中包括:认真对待那一学期的设计研究、每周一次的review、很多次的邮件提醒、甚至还有上课前在学校门口的小咖啡厅买咖啡时的偶遇,我都要抓住机会自我介绍以便让他印象再深一点、还有一个画面我印象深刻,是很多学生包围着他努力的介绍着自己,教授简单回答后准备离开,而我准备好的作品集还在遥远的桌椅另一端,无奈着急之下我踩着桌椅跳到了那一端,把带着粘贴了分割项目标签的作品集递给了他。

后来,中期结束之后,他向我确认了同意指导我完成毕业论文。同时,也邀请了我加入Openfabric实习,我倍感荣幸与感激。

24年年底,在Openfabric实习过程中,我们在热那亚办公室庆祝圣诞节,我听到他说他明年八月要去中国出差。回去后,我便诞生了一个想法,为何不让这次出差有更丰富的价值和体验,如果我能作为桥梁,联系国内高校老师和Francesco 老师互相交流,岂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于是我开始琢磨这件事,我先是和F提了这个想法,他立刻说It’s a great idea ,他很开心。这让我增添了很多信心。随后他又提了一嘴,你认识Yu kongjian 吗? 我顿了顿,咧着嘴说,或许也可以认识。其实我心里是很没谱的,毕竟我连俞老师的面都还没见过,但是心里想的是,试试吧,万一呢。

后来,我就开始了长达半年多的联系,我试了第一条路没有走通,本以为事情就这么算了,放弃吧。谁知,等到八月份Francesco真的在北京后,我又试着另一条路,结果就真的成了。我很激动,马上就要见到俞孔坚老师了,并且还是这么私人的场合。

25年的夏天,八月中旬,那天我试图穿着大人的衣服,尽量正式的妆扮,去往北京土人办公室。心里有点忐忑,这是我第一次面对如此正式的场合,和如此德高望重的泰斗级人物俞孔坚老师,和如此受学生爱戴关注弱势群体为人特好的李迪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这对于我这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是莫大的荣幸!

下午两点,我和Francesco 教授准时到达了办公室。俞老师的办公室非常质朴,有一个书桌摆着一台电脑,有一面墙上放满了书籍,另外还有一个八人左右的木质矮桌子,最令我惊讶的是桌子上还放着果蔬干和坚果小零食,我不禁心里一乐,大家都爱吃这个嘛。而且,俞老师的身型也比我想象中的高大健硕,体格匀称,这可能和他经常外出走路,真正的融入乡土人情中有关。

俞老师非常亲和,有一种就是我的亲人长辈的感觉,没有一点点架子。虽然我只是小跟班,但他也非常重视我。在整个交谈过程中,Fra先是介绍自己,俞老师耐心倾听,时不时回应他,也会偶尔问我一些问题。后来,俞老师很开心的带我们逛他的作品集墙,介绍他的项目。结束后我们回到他的办公室,他开始提及最近自己在做的事,望山生活。这是一个新型的生活理念,目前在建设的基地有西溪南、婺源、海南等地。他讲到未来的人居生活方式会截然不同,人们在城市中生活久了,会更想归园田居,体会自然的乡土乐趣。他正在打造的就是未来的生活体系,在优美的自然风光里,体会片刻宁静。他的眼睛里放着光彩,我听的入神,他突然问我,你想做这件事吗?我瞳孔放大但也毫不犹豫,当然想啊!然后他邀请我一起去安徽西溪南进行田野调查。

当晚回去我发了信息给他,说我想要一起去西溪南。俞老师很快回复说他后天就去,让我订和他同一班高铁。我听到后有9分激动和坚定的要去,也有1分犹豫,因为我才刚和俞老师认识,就要一块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我是有一点害怕的。但我还是去了。

整个考察参观都很顺利和开心,我们到西溪南后,俞老师先是带我去了一个非常local的村民家里吃饭,那个家有养向日葵和鸡,走过杂草丛生的石砖,跨过门槛,来到正房屋,屋里有一个泥土堆砌的灶台,旁边有一个圆形木桌子,桌上有几盘菜,还有另外几个大老爷们也纷纷落座。过了一会儿一位阿姨端上来一道野生什么本地小鱼,刚钓上来的,很好吃,俞老师很爱吃,吃了好几条。因为我是新来的小辈,俞老师时不时会说,梦楠别客气啊,吃这个吃那个,让我一定夹一条小鱼尝尝。我很开心,心里倍感温暖,我如此一位初出茅庐的平庸之辈,能被俞老师这样对待和看见。可见,俞老师真的很珍惜每一位小辈,他愿意播撒种子,他期待有更多新的力量生根发芽同气连枝。

后面的时日,他带着我一起转了很多基地和场所,他一如既往的穿着红色polo衫黑色皮带和卡其色裤子,步伐矫健,我平时也经常走路但还是跟不上他的步伐。一边,他也阐述着他的未来愿景和规划,声音洪亮,眼神发光,他说,国内的教育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他想在我们的国家也建立一所像英国AA建筑联盟那样的学校。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哦对了,他很喜欢吃西溪南那个徽州特色的辣味的梅菜小饼。烤出来焦脆焦脆的,微辣很好吃。他还很真挚热情的给小店提了改良的建议,所有人他都看得到。

我从没料想过会遇到这样的机遇,在过去一个月里,我兴致勃勃的在摸索着如何开展下一步工作。离开西溪南后,俞老师还时不时给我发消息询问怎么样了。一切都像做梦。甚至,我对自己的聊天框里,还编辑了一段近日问候和工作汇报还没来得及发出去,却要永远的发不出去了。

昨天突然听到这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俞老师在巴西发生意外事故,我久久不能接受,恍惚,不相信这是真的,无法控制情绪眼泪刷刷的掉落,痛心。这样一位伟人,这样一位朴实慈爱的人,这样一位有大爱,把一生都奉献给事业,播撒了多少希望种子的老师/博士/教授/院长/老板…,是多少人心中的灯塔和信念的寄托,就这样陨落了!这是景观人的悲痛,是中国人的悲痛,更是地球的悲痛!

俞老师就这样飞去了地球的心脏,愿俞老师

在亚马逊雨林中开始新的探秘,继续展翅翱翔。祝您安息,一路走好。祝您千古!


  •  

  • Professor Kongjian Yu

    Educator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istinguished International Landscape Architect

    Boya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Peking University

    Founding Dean of the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Peking University

Copyright © 2020 Peki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Contact: 010-6275181  Fax: 010-62745656  Email: shanshan_wu@pku.edu.cn